根據最新新疆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廣東財經大學在新疆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新疆考生上廣東財經大學的分數在437至502分,位次為16201至2166位次區(qū)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新疆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37至502區(qū)間才能上廣東財經大學。
一、新疆考多少分能上廣東財經大學
1、2022年新疆考生上廣東財經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4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335名;
2、2020年新疆考生上廣東財經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3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201名;
3、2022年新疆考生上廣東財經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47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166名;
4、2020年新疆考生上廣東財經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0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740名;
二、廣東財經大學在新疆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廣東財經大學在新疆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新疆 | 理科 | 本一 | 448 | 10335 | 省政府 |
2022 | 新疆 | 文科 | 本一 | 473 | 2166 | 省政府 |
2、2020年廣東財經大學在新疆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新疆 | 理科 | 本二 | 437 | 16201 | 省政府 |
2020 | 新疆 | 文科 | 本二 | 502 | 2740 | 省政府 |
填報平行志愿有什么技巧
1、合理組合院校志愿。不宜全部填報高分段院校,也不必全部填報低分段院校。考生可以根據自己高考成績、個人興趣愛好、身體條件等因素,在有可能被錄取的院校范圍中,合理、有序組合院校志愿。
一般來說,平行志愿填報按照“沖一沖、穩(wěn)一穩(wěn)、保一保”原則。
沖一沖:把有希望夠得著的理想學校作為A志愿;
穩(wěn)一穩(wěn):把與自己成績“門當戶對”的學校作為B志愿;
保一保:把比自己成績稍低點的學校作為C志愿。
不過,要注意的是,“沖一沖”要慎重,要有一定把握,而不是盲目亂沖,當然某些省份志愿有幾十個上百個,少數幾個亂沖也無妨。
同時各志愿間要拉開梯度,如果考生定位不準確,一味追求最理想的高校,志愿填報過高(比如多個平行院校志愿之間沒有拉開梯度),就可能導致所填報的幾個院校志愿全部落空。
2、要將最想上的院校填報在平行志愿的前列。由于平行院校志愿是有先后順序的,當考生填報的平行院校志愿中,有2所以上符合投檔條件時,計算機系統會將考生電子檔案投檔到排序在前的院校。因此,考生要將最想上的院校填在平行志愿的前列。
同時填報的專業(yè)志愿不要過少。如果考生只報考某些院校的一兩個專業(yè),當考生檔案被投檔到招生院校后,就有可能因總分或相關科目成績偏低、不服從院校專業(yè)調劑、身體條件受限等原因,面臨投檔后被退檔的風險。
高考剛過二本線應該怎么報考大學
剛過二本線的考生在報考志愿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考慮自己想上二本還是三本,其實在小編來看,如果不能夠保證二本學校被錄取的情況下,大家可以選擇一個比較好的三本大學,畢竟這也是一個能夠保證自己能夠上大學的機會,一些三本大學實際上和二本大學相差不大的,雖然二本大學在就業(yè)上的等方面會比三本大學更加吃香一些,但是如果你的成績在選擇二本大學上是比較困難的話,選擇三本也不免是一個比較好的出路。
對于這類高考剛過二本線的學生,我們要是想要上二本院校的話,那么我們只能考慮一些偏遠地區(qū)的二本大學中的冷門專業(yè),這樣自己能夠被錄取的幾率也是能夠提升的,如果你不喜歡報考的專業(yè)也是沒關系的,我們可以在被錄取之后在大學期間進行轉專業(yè),所以大家只要能夠保證被錄取,其它的專業(yè)方面在學校還是能夠調劑的。
三、廣東財經大學最新介紹
廣東財經大學是廣東省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高校、廣東省“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特色高校提升計劃建設學校、廣東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廣東省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示范學校,學校建成了全國首批經管類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入選全國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發(fā)展歷程 1983年學校經國務院批準成立,校名為廣東財經學院;1985年更名為廣東商學院;2013年更名為廣東財經大學。學校于建校伊始即開始招收本科生;1997年通過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03年獲碩士學位授權;2008年通過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獲得“優(yōu)秀”;2017年學校獲批為廣東省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2018年通過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學校現有廣州和佛山兩個校區(qū),占地面積2275畝,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達27000多人。 學科專業(yè) 學校以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為主體,堅持商法融合,促進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同發(fā)展,已形成具有一定特色和優(yōu)勢的學科專業(yè)體系。 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和法學3個一級學科是省級優(yōu)勢重點學科,理論經濟學是省級特色重點學科。 學校有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統計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設計學等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覆蓋40多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和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擁有金融、稅務、保險、資產評估、審計、法律、出版、電子信息、會計、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藝術等13個碩士專業(yè)學位授權點。2017年學校獲批成為廣東省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現有63個本科專業(yè),其中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稅收學、金融學、投資學、國際商務、國際經濟與貿易、酒店管理、法學、電子商務13個專業(yè)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財政學、金融學、市場營銷、會計學、法學等5個專業(yè)為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另有人力資源管理等9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 師資隊伍 學校建成了一支規(guī)模適度、結構合理的高素質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585人,其中正高職稱教師246人、副高職稱教師472人,860人具有博士學位;有碩士生導師419人、博士生導師19人;擁有1支國家級教學團隊、15支省級教學團隊、10支省級科研團隊、6個珠江學者設崗學科。 有中國社會科學榮譽學部委員、“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培養(yǎng)對象、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對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珠江學者、“廣東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等省部級以上人才近70人次,聘任“南嶺學者”14人。有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4人、省學位委員會委員1人、省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廣東省、廣州市“十大中青年法學家”3人,廣東省教學名師5人,南粵優(yōu)秀教師16人。2013年獲批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人才培養(yǎng) 學校堅持“育人為本,全面發(fā)展;因材施教,學以致用”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堅持并不斷完善“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課內教育與課外教育相結合、實體課堂與虛擬課堂相結合、校內外教育資源相融合”的開放、協同、實用、有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培養(yǎng)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科學精神、人文素養(yǎng)、專業(yè)知識和國際視野的應用型、復合型、創(chuàng)新型高級專門人才。近幾年來,學校人才培養(yǎng)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是全國首批2個經管類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之一,并入選首批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具有企業(yè)家精神和潛質的經濟管理人才培養(yǎng)模式實驗區(qū)為國家級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學校入選全國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我校與廣州市稅務局共建的經濟學實踐教育基地為國家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經管類跨專業(yè)綜合實驗教學團隊為國家級教學團隊。“企業(yè)仿真綜合運作”課程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物流”2門課程為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基于全球CGE模型的大國貿易政策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憲法學”“零售學”3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一流課程。學校獲批為教育部首批研究生課程建設試點單位。國際化應用型會計人才協同育人平臺、廣東財經大學稅收學專業(yè)協同育人基地獲批為廣東省協同育人平臺。 學校形成了財經類高校特色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模式。2015年和2019年,學校連續(xù)獲評廣東省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示范學校。2017年校學生創(chuàng)業(yè)園(財大創(chuàng)谷)獲評廣州市眾創(chuàng)空間,累計入駐項目創(chuàng)業(yè)團隊和企業(yè)104家。近5年學校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雙百工程”學術科技創(chuàng)新類立項累積2199項,創(chuàng)業(yè)類立項639項。以“雙百工程”建設為基礎,推薦廣東省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培育專項資金(攀登計劃)立項87項(重點項目立項24項),省財政資助150萬元。培育的項目在省級以上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屢創(chuàng)佳績。近5年“挑戰(zhàn)杯”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競賽國賽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省賽獲特等獎6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15項、三等獎10項。“挑戰(zhàn)杯”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競賽國賽獲得銀獎2項,銅獎4項;省賽獲金獎11項、銀獎23項、銅獎16項;學校獲得集體榮譽3次“優(yōu)創(chuàng)杯”和2次“優(yōu)勝杯”。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省賽獲銀獎5項、銅獎6項。畢業(yè)生總體就業(yè)率穩(wěn)居全省高校前列,并保持較高的就業(yè)質量。歷年來,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yè)生的總體滿意度達97%以上,畢業(yè)生在社會上贏得良好口碑。 科學研究 學校堅持“求真、致用”的科學研究理念,不斷提升科學研究水平。 擁有7個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民經濟研究中心、法治與經濟發(fā)展研究所、廣東地方公共財政研究中心、粵港澳大灣區(qū)資本市場與審計治理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qū)創(chuàng)新競爭力研究院、人權研究院、地方金融研究院;1個廣東省協同創(chuàng)新平臺—珠三角科技金融產業(yè)協同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心;1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廣東省財稅大數據重點實驗室;1個廣東省普通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大數據與教育統計應用實驗室;1個廣東省重點智庫—華南商業(yè)智庫;1個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智能商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廣東省決策咨詢研究基地—廣東財經大學開放型經濟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廣東財經大學商貿物流與電子商務研究中心;2個廣東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廣東財經大學華南商業(yè)史研究中心、廣東鄉(xiāng)村建設研究中心;2個廣州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廣州現代物流與電子商務發(fā)展研究基地、廣州都市文學與都市文化研究基地;1個廣州市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培養(yǎng)研究重點基地—廣東財經大學廣州市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培養(yǎng)研究重點基地。 近5年,教師承擔國家級項目127項,省部級項目364項,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和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3項。在《中國科學》《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等權威和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1492篇;出版各類著作237部;獲省部級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24項。 《廣東財經大學學報》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AMI綜合評價(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全國高校社科精品期刊、全國高校社科特色欄目期刊、廣東省優(yōu)秀期刊和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 社會服務 學校堅持需求導向和“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fā)展”的社會服務理念,緊密結合廣東經濟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的熱點問題開展科學研究和咨詢服務。 學校與政府和社會各界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與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廣東省稅務學會、廣東省人民政協理論研究會、廣東省旅游發(fā)展研究中心、廣州市科學技術局、清遠市人大常委會、東莞市虎門鎮(zhèn)等單位共建21個一體化平臺;與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市稅務局共建全國首個校政合作的稅務干部進修學院,累計培訓稅務干部23649人次;與廣東省建設銀行、國家自然資源部南海局、清遠市、廣西賀州市、甘肅隴南市、數字廣東、碧桂園、棕櫚股份等100多個單位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議,持續(xù)開展校政行企交流合作。67位專家教授被聘為省市行政決策咨詢專家、應急管理顧問和省市人大立法顧問、財經顧問等。 國(境)外交流與合作 學校堅持國際化辦學思維,積極融入“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qū)和廣東省國際教育示范區(qū)建設,緊緊圍繞大灣區(qū)一流財經大學建設目標,通過高質量國際化內涵發(fā)展助推一流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一流學科專業(yè)體系、一流師資隊伍、一流科研和社會服務體系建設,現已成為“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