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站位不高的問題及整改措施
問題:政治站位不夠高
整改:制定《加強和改進學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意見》,通過班子集體學習、領導干部領學、專家講座等多種方式,認真學習貫徹*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鮮明導向,教育引導全校師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密結合學校特點,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和自治區有關推進職業教育發展文件精神,落實自治區黨委“1+3+3+改革開放”工作部署,重點圍繞自治區旅游發展戰略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制定“機電汽車技術專業群和旅游產業專業群建設實施方案”,做大做強“大旅游”和“大機電”兩個專業群。
落實精準脫貧政策不到位問題及整改措施
問題:落實精準脫貧政策不到位
整改:加強就業專項資金的撥付調研和跟蹤問效,指導督促喀什地區加快就業資金預算執行進度,加強就業資金使用管理。赴阿克蘇地區、和田地區深度貧困縣幫助開展工作,推動轉移就業走深走實走細。印發《關于進一步落實自治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扶貧政策的通知》等文件,指導各地落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府代繳政策,將60周歲以上未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貧困人員全部納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確保老有所養。
扶志扶智不到位、激發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及整改措施
問題:扶志扶智不到位、激發內生動力不足
整改:加強對轉移就業人員的扶志扶智、教育引導。完善“就業扶貧專項培訓包”,充實扶志扶智內容。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對企業招用貧困家庭勞動力培訓情況按月調度、按季通報。印發《關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企業新型學徒制暫行辦法》,推行以就業為導向的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推進培訓與崗位需求匹配。對轉移到企業穩定就業的農村富余勞動力開展“操作能手”高技能人才培訓,促進穩定就業、持續就業。
發揮優勢助力脫貧攻堅不夠明顯的問題及整改措施
問題:發揮優勢助力脫貧攻堅不夠明顯
整改:聚焦南疆四地州深度貧困地區,優先保障扶貧開發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對深度貧困地區扶貧開發用地,開設“綠色通道”;對易地扶貧搬遷等民生工程用地給予特殊報批政策;對生態補償項目用地積極做好服務保障。制定《2019年村莊規劃編制試點工作方案》,選擇深度貧困地區莎車縣3個村莊作為村莊規劃試點,助力脫貧攻堅。做好自治區旅游業發展用地供應,督促指導政策落實。加大礦產資源勘查支持南疆地區脫貧攻堅力度,積極實施深度貧困地區專項地質調查。
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有偏差的問題及整改措施
問題: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有偏差
整改: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加強黨支部學習,深入開展“一聯雙促”活動,將脫貧攻堅成效納入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考核中。充分利用“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廣泛開展駐村入戶、結親聯誼、扶貧幫困等聯建共建活動。選優配強脫貧攻堅一線力量,注重在脫貧一線鍛煉選拔干部,不斷提升扶貧干部隊伍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完善“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帶培機制,指導村兩委制定年度脫貧攻堅計劃和“一戶一策”幫扶方案。
思想認識有偏差的問題及整改措施
問題:思想認識有偏差
整改: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對新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貫徹落實情況“回頭看”工作的通知》,對貫徹落實情況再梳理、再檢查,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上來,增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設立廳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形成長效工作機制;編印《脫貧攻堅工作明白手冊》,組織學習討論,開展知識測試,提高脫貧攻堅工作的能力;以“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一聯雙促”活動為載體,促進脫貧攻堅。今年以來,廳系統各級黨組織開展161場次脫貧攻堅學習討論,撰寫心得體會369篇。
脫貧攻堅主體責任壓得不夠實的問題及整改措施
問題:脫貧攻堅主體責任壓得不夠實
整改:將脫貧攻堅工作列入2019年工作要點,把脫貧攻堅與污染防治攻堅戰有機結合起來,同生態環境保護業務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督促、同落實。今年以來,廳黨組會議9次專題研究脫貧攻堅,解決脫貧攻堅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統籌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脫貧攻堅工作作風不夠實的問題及整改措施
問題:脫貧攻堅工作作風不夠實
(1)、關于政治站位不高的表現是什么
(2)、政治站位不高的表現形式具體是什么
(3)、關于政治站位不高具體表現及原因分析
(4)、關于政治站位不夠高表現在哪方面
(5)、在政治合格方面重點是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始終堅持政治立身政治站位
整改:針對南疆四地州進行精準幫扶,下放部分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權限,對畜禽養殖項目環評有關事宜進行明確。按月開展工業聚集區(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完成情況調度,對逾期未完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任務的工業集聚區(園區)暫停審批其新增生產廢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印發《關于對群眾工作督導組移交督導發現問題線索涉及相關人員進行提醒談話和批評教育的通知》,對在民族團結“結親周”活動期間,不按規定履行請假手續提前返回的15名干部進行批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