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元節的由來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或“盂蘭盆會”。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佛教也在這一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盂蘭盆”。盂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盂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二、中元節的習俗
1.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燈,尤數黃河里放燈壯觀。
2.祭祖
祭祖節在陰歷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一)、2021年中元節文明祭掃宣傳標語
(二)、中元節(鬼節)禁忌集錦
(三)、有關中元節的詩句,中元節古詩句及賞析
(四)、中元節要注意事項及禁忌有哪些
(五)、關于中元節的故事,鬼節的來源是什么
(六)、2021年最新街道社區中元節活動實施策劃方案
(七)、2021年最新關于中元節祭祀文疏活動方案
(八)、廣東省中元節的習俗介紹
(九)、福建人過中元節習俗有哪些
(十)、湖南醴陵的中元節習俗有哪些
3.祭祀土地和莊稼
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后,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定襄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4.鬼節這天放天燈也有兩個說法,其一是把自己家的小鬼用天燈放出去,把霉運帶走,帶的越遠越好,讓這些小鬼永遠也回不來。這時候就很忌諱別人家的天燈落在屬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來,就要重新放飛出去。其二是說,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進入極樂世界,鬼節這天放天燈,是為在陰間準備飛升極樂世界的先人們照亮升天的路。
中元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也流行于漢字文化圈諸國,比如泰國、日本、朝鮮、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都有相應的祭祖普渡等傳統習俗。中元節的祭祀活動,既有著對祖先的懷念,也是樂善好施的義舉,這種慈悲之心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