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下,人才已經上升到第一生產要素,目前各個城市,尤其是二線城市,為了進一步增強自己的城市地位、提升城市檔次和全國的排名,對于人才競爭比較激烈。當下,中國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紅利不復存在,因此爭奪越來越有限的勞動力人口就成為當務之急。那么2019年保定人才引進政策有哪些?保定人才落戶政策如何規定的?保定人才引進補貼標準有哪些?本文大風車網小編整理了一些關于保定人才引進的相關知識,可供參考!
人才引進能落戶保定嗎
人才落戶申請條件:
具有初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高級工(國家職業資格三級)及以上職業資格或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企業需要的技術工人,可申請人才落戶。
人才落戶材料:
戶口簿,身份證,初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高級工及以上職業資格證書,國家承認的大專以上學歷證明,技術證書,落戶地址證明。如有隨遷人員,提供雙方親屬關系證明。
人才落戶流程:
首先,落戶人員需填寫書面申請,如有隨遷人員,需準備落戶人員本人及隨遷人員戶口簿、身份證,并提供雙方親屬關系證明。
此外,還需要提供申請人所獲得的初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高級工及以上職業資格證書,國家承認的大專以上學歷證明,技術證書,并提供落戶地址證明。
在保定市各轄區派出所收到有申請人員提供有關“人才落戶”的材料,例如資格證書之類的證件,他們會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與發證部門等相關部門進行溝通,核實、確認相關證件等材料,以確認需要落戶人員是否屬于人才落戶范疇。
三放寬:放寬城鎮基本落戶條件,放寬設區城市市區落戶條件,放寬縣城、小城鎮落戶條件
■一引進:引進省外人才到我省城鎮落戶
■兩實行:實行高校畢業生先落戶后就業政策,實行人才居住證制度
一是放寬城鎮基本落戶條件。以合法固定住所和具有穩定生活來源為基本落戶條件。
二是放寬設區城市市區落戶條件。省內人員在設區城市市區就業、經營、投資并有穩定住所的,且符合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專以上學歷,取得國家中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農民工中縣(市、區)級以上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以及其他有突出貢獻等條件之一的,申請人本人、配偶、未達到法定婚齡及無獨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和雙方父母即可落戶。三是放寬縣(市)城區、小城鎮落戶條件。
就引進省外人才到我省城鎮落戶,意見明確,在我省城鎮就業、經營、投資并有穩定住所的,包括被我省城鎮企事業單位聘用的高級以上職業資格的,農民工中市級以上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以及其他有突出貢獻的,在當地投資、納稅達到一定數額的,申請人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也可落戶我市
保定出臺23項引進人才新政
保定在先后實施了引進高層次人才的若干優惠政策、柔性引才暫行辦法、引進外國人才工作的實施辦法等政策的基礎上,再次出臺《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圍繞人才管理體制、引進培養、評價使用、激勵保障等6方面,出臺了23項政策,進一步創新人才發展體制、創優人才發展環境。
《意見》要求,以服務創新驅動、協同發展為主線,著力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實行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建立人才管理服務清單制度,推動人才管理部門簡政放權,給用人單位足夠自主權,為京津保率先聯動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加大對創新型科技人才支持力度。鼓勵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科研人員領銜重大科研和工程項目,優先申請政府科技和產業發展扶持資金。重點扶持高層次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或取得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支持并落戶保定的項目,經評審給予領軍團隊50萬元至200萬元科研經費支持;對兩院院士、國家*、*等帶領的團隊帶項目來保定且系國內首次落地的,經評審給予領軍團隊200萬元至300萬元科研經費支持;對獲得國家科技獎勵二等獎以上、省級科技獎勵一等獎的項目,經評審給予領軍團隊50萬元至100萬元科研經費支持。
大力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結合保定市功能定位,制定創新力度大、含金量高、吸引力強的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對全職來保定工作的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在落實省科研經費基礎上,市財政再給予每人最高200萬元科研經費補貼。激發用人主體聚才引智動力,對引才工作成效明顯的,市財政給予10萬元至30萬元獎勵資助。企業用于招才引智的投入包括薪酬等支出,符合扣除條件的予以稅前扣除。另外,建立高層次人才引進前期介入支持制度。
鼓勵高校畢業生留保創業就業。發揮保定高校較多的優勢,實施高校畢業生留保創業計劃,每年吸引萬名高校畢業生留保創業就業,在戶籍辦理、創業扶持、科研服務、安居保障等方面分類制定優惠措施。加大創業融資支持,創業擔保貸款更多向大學生創業項目傾斜,對符合條件的提供個人最高額度1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和小微企業最高額度200萬元的貼息貸款。鼓勵支持大學生入駐眾創空間等創新創業平臺進行培育、孵化。每年拿出不低于事業單位自然減員5%的人事計劃,用于“名校英才入保”專項招聘,入聘人員5年內市財政給予每月1000元房租補助。
支持事業單位人才離崗創業。允許市屬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科技人員離崗在保從事科研創新和成果轉化工作,5年內在原單位保留人事關系,代繳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單位繳納部分),檔案工資和專業技術職務正常晉升。期滿重返原單位的,工齡連續計算。不核減原單位離崗科技人員工資等財政經費,專門用于聘用人員或獎勵本單位在崗工作人員。高校、科研院所人員到企業兼職的,可按規定領取相應報酬或獎勵。
此外,該市還準備推行“燕趙英才服務卡”制度,為人才在落戶、子女入學、社保、醫療、出行等方面提供便利;組建人才服務專員隊伍,協助解決人才個性化需求;將外籍人才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服務納入“燕趙英才服務卡”服務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