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下,人才已經上升到第一生產要素,目前各個城市,尤其是二線城市,為了進一步增強自己的城市地位、提升城市檔次和全國的排名,對于人才競爭比較激烈。當下,中國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紅利不復存在,因此爭奪越來越有限的勞動力人口就成為當務之急。那么2019年濰坊人才引進政策有哪些?濰坊人才落戶政策如何規定的?濰坊人才引進補貼標準有哪些?本文大風車網小編整理了一些關于濰坊人才引進的相關知識,可供參考!
濰坊戶籍政策放大招 人才落戶“零門檻”
濰坊發布“人才新政20條”,并出臺引進人才落戶配套實施辦法,所有來濰高層次人才、高校(含職業院校)畢業生、留學回國人員、技能人才,可到居住社區或工作單位所在地社區集體戶登記戶口;濰坊籍高校畢業生意愿回鄉自主創業的,可將戶口遷回原籍地;人才配偶、子女申請落戶的,可隨同遷入。
據了解,引進人才根據落戶地址的不同情形,應分別提交下列材料到落戶地派出所辦理:落戶社區集體戶的,需提供本人身份證原件、畢業證原件(境外學歷的需提供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外學歷學位認證書》)、職稱證書(僅高層次人才、技能人才提供)、當地居住或用人單位開具的用工證明;落戶單位集體戶的,需提供用人單位開具的入戶介紹信;落戶城鎮居民家庭戶的,需提供合法穩定住所證明或遷入方的戶口薄和同意落戶說明,其中,申請在城鎮他人戶下落戶的,需在當地居住或工作;申請配偶、子女隨遷的,需提供隨遷人員戶口薄和親屬關系證明(戶口薄信息可以證明親屬關系的,不再另行提供證明)。本人不能辦理的,可委托他人代辦,只需提供雙方身份證原件和委托書即可辦理。
此外,在校生落戶,學校集中辦理的,需提供學校出具的入戶介紹信、申請入戶人員花名冊和學生身份證復印件;學生自愿自行申請辦理的,需提供學校出具的入戶介紹信、本人身份證原件。濰坊籍高校畢業生意愿回鄉自主創業的,需提供身份證原件、畢業證原件、自主創業證明。
為更方便人才落戶,濰坊市公安機關所有派出所均開辟綠色通道,辦理人才落戶,材料齊全的,省內的當場辦結,省外的當場核發準遷證。所有戶籍窗口一律提供延時服務,業務不辦完,民警不休息,人才未離開,窗口不下班。
濰坊市戶籍政策咨詢電話:0536-8783202
山東這波人才政策太誘人
給生活補助,真金白銀
淄博給博士20萬安家費 每月4000元補貼
在“搶人”大戰中,為青年人才提供現金補貼,是最為直接有效的措施。
在租房補貼方面,濟南3月份出臺的“人才新政30條”,提出對企業新引進入戶的博士、碩士研究生,按照每月1500元、1000元的標準連續發放三年租房補貼。
今年,青島則將該補貼標準提高至碩士每月800元,每月博士1200元,其中,緊缺專業碩士每月1200元,緊缺專業博士每月1500元。
包括住房補貼在內的各類生活補貼標準,近期可謂水漲船高,濰坊“人才新政20條”就把到濰工作的博士、碩士、本科每月生活補助提高至3000元、1500元、500元。
與之類似,臨沂的“人才新政黃金22條”規定在臨沂簽訂3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繳納社保、工作滿一年的博士、碩士和“雙一流”本科畢業生,分別給予每月3000元、2000元、1000元人才津貼。此外,對于急需緊缺人才,給予最高12萬元的薪酬補貼。
濟寧則圍繞電子信息、能源化工、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3年內,給予博士每人每年3萬元津貼,碩士每人每年1.2萬元津貼;本科生2年內每人每年5000元人才津貼。
淄博的補助力度也較大,對企業新引進的全職博士給予安家費20萬元,3年內每月生活補貼4000元,對“雙50強”企業全職新引進的碩士,3年內每月生活補貼2000元。
給購房補貼
煙臺給碩士買房者一次性4萬元補貼
讓有才者居有其屋。煙臺對新引進的創新創業且購房的人才給予一次性購房補貼,正高級職稱、博士、碩士分別為6萬元、4萬元、2萬元。擇業期(畢業3年內)到煙臺工作的博士,如果在市內購買首套房,在繳存公積金當月就可以申請公積金貸款優惠政策,貸款最高額度可提高至當地最高額度的4倍。
日照也有同樣舉措,凡是從事生產技術科研工作滿五年且首次購房的博士,一次性給予15萬元購房補貼。今年3月,日照嵐山區衛生系統出臺了更具吸引力政策,對于符合引進條件的博士,安排區內120?住房一套免費使用,期滿10年歸個人所有,或在日照市、區首次購房的一次性給予購房補貼40萬元。
日照嵐山區的政策是山東區縣層面加入“搶人”大戰的典型代表,這一輪人才爭奪戰,將山東各區縣直接推到了與一、二線城市直接博弈的前沿。
給編制,更為靈活的籌碼
威海引大學生到事業單位無需筆試
對于人才關心的編制問題,各地市的送編制政策是人才爭奪中更具誠意的籌碼。從打出“配偶編制”牌到不受編制計劃限制,再到簡化引進程序,各地靈活應用編制提升引才效率。
近期,威海引進畢業生到事業單位工作無需筆試的政策,引起各方關注。3月30日,威海發布公告,擬引進100名優秀畢業生到事業單位工作,無需筆試環節,只采取面試方式。
萊蕪市規定符合條件的博士可直接安置到事業單位,此外,還可以為其碩士學歷的配偶安置到事業單位;打出“配偶編制”牌的還有煙臺,煙臺出臺人才編制“蓄水池”政策,動態調劑300個事業編制用于校(院)地共建人才(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機構平臺和引進具有博士學位的高端人才及配偶。
同樣,聊城對于引進的急需緊缺博士到事業單位工作者,可不受編制人數計劃的限制。東營則提出用3-5年的時間,引進100名左右的博士和100名左右的碩士到市直事業單位工作,意在人才結構儲備。
此外,濟南、臨沂等地市也都推出人才編制“蓄水池”,靈活用于博士學位等人才的引進、創業激勵。
給戶口,降低落戶門檻
本科生到青島先落戶再就業
山東各地市人才引進中,落戶政策的開放性是最大的。
淄博“人才新政23條”明確規定高校畢業生“零門檻”落戶,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憑戶口本、身份證、畢業證即可落戶。
推行“先落戶后就業”的城市還有青島,今年3月30日,青島出臺細則規定50周歲以下博士生、碩士生,45周歲以下全日制本科學歷或學士學位人員,均可“先落戶再就業”,普通專科學歷取消社保年限限制。
此外,濰坊則對來濰高校畢業生開放居住地社區或工作單位地的社區集體戶進行落戶;煙臺則取消了大學生參加社保的時限限制,可以直接在當地進行常住戶口登記。在去年8月,“濟南史上最低門檻的落戶政策”出臺,全面放開大中專畢業生落戶限制,并設立 “人才集體戶”,專科、本科及以上學歷,憑勞動合同并正常社保繳費,即可落戶。
給動力,創業資助
在校大學生創辦企業 臨沂最高10萬扶持
大學生引進后,釋放青年群體的創業創新效能,讓其有發展動力和前景,是人才留得住的關鍵。目前,各地對于大學生的創業項目均有對應扶持政策。
臨沂對于在校大學生或畢業未滿5年的畢業生在臨沂創辦企業者,經評估可給予2-10萬元資金扶持;近日,煙臺出臺“桑梓創客”計劃,“桑梓創客”為煙臺籍或曾在煙臺生活的市外高層次人才,其中包括碩士以上學位等高層次人才等,優秀“桑梓創客”經評估認定,可直接入選煙臺市“雙百計劃”,享受最高600萬元的資助。
山東大多地市的創業資助在50萬級別左右。濰坊對到濰坊自主科技創業的博士,依據項目評估情況,分三類給予20萬元、50萬元、100萬元的創業經費資助。
淄博每年選擇200個優秀大學生創業項目,給予每個5萬元的資金扶持,對5年內項目運行良好者,再給予最高50萬元的支持。聊城每年遴選不超過50個市級優秀青年創業項目,同樣給予最高50萬元的資助。
除了項目資助,各地還對大學生創業者進行創業場所租金補貼。
臨沂規定新辦大學生創業企業可在創業園區申請3年內免費的50平方米以下經營場地;淄博可為5人以上大學生團隊提供最高30平方米的創業場所;東營也規定在經過認定的大學生創業園區、創業孵化基地創業的大學生,自入駐之日起,享受第一年100%、第二年50%、第三年30%的房屋租賃補貼。
除了上述各類創業補貼外,以青島為代表的地市還率先推出了一整套成熟的大學生創業扶持體系。
2017年,青島在全國率先構建起城鄉一體創業政策體系,外地戶籍高校畢業生也可同等享受本地創業政策,并在全國第一個設立額度10億元的創業帶動就業扶持資金;此外,還在設立三處博士創業園,建成全國第一個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創建49個大學生創業基地,在全國首次發行“青島市大學生創業一卡通”等,這諸多個第一,說明山東在大學生創業扶持的模式探索上已經形成系統化模式。
千萬價碼搶人!
人才爭奪戰蔓延至山東縣區層面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各地紛紛加入“人才爭奪戰”,用戶口、補貼、住房等優惠政策吸引各類人才。
今年以來,“戰火”愈演愈烈,并且向縣域城市縱深。
山東縣區也紛紛出臺政策紅利,向省內外人才拋出“橄欖枝”。
新泰:“一事一議”頂尖人才可獲綜合扶持5000萬
近日,新泰市發布《新泰市人才支撐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政策措施》,圍繞該市新舊動能轉換的人才需求,通過實施高端人才支持工程、外國專家匯智工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提升工程、“天下新泰人”桑梓人才工程、技能人才梯次培養工程等十條措施,用好現有人才、吸引外來人才,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
此次新泰市出臺的政策含金量更高,其中對“一事一議”頂尖創新創業人才及團隊的綜合扶持提高到5000萬元,高層次人才創業啟動資金支持最高300萬元。
該項政策內容還具有廣泛性和創新性。政策提出對于重點支持的產業人才涉及外國專家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桑梓人才和技能人才等,更符合新泰市新舊動能轉換的人才需求。此外,對國家級科研院所建立的科研創新平臺及企業在國內外建立的“人才飛地”,實現核心技術產業化的;對國家、省級孵化器(眾創空間)、技術創新中心、“*”工作站;鼓勵企業舉辦有影響力的行業峰會、高端論壇等;均給予政策或資金支持。
惠民縣:創新創業團隊最高有500萬科研經費資助
近日,惠民縣出臺《惠民縣實施“兵圣英才?智匯惠民”戰略全面加強人才支撐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若干規定》,圍繞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部署要求,全面加強人才支撐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鄉村振興戰略,從人才引進、人才培養、創新創業支持、平臺載體建設、組織服務等方面完善機制,同時惠民縣還為引進的人才統一提供住房,以真金白銀和高質量的服務,吸納人才集聚惠民創新創業。
惠民縣對接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重點行業領域人才需求,對引進的創新創業團隊最高給予300萬?500萬元科研經費資助;對全職引進的人才,最高分別給予人才和用人單位30萬、20萬元獎勵;更大力度鼓勵柔性引才,對柔性引進的團隊及人才,能夠幫助企業突破關鍵技術、解決重大難題、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等,一事一議給予引進單位獎勵。
此外,惠民縣還積極支持企業的人才平臺載體建設,對引進和認定的國家級、省、市級平臺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5萬元一次性補助;完善本土人才考核評價機制,對于管理期內的“縣鄉村之星”“縣首席技師”“惠民名師”等人才提供每月500元的政府津貼。
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最高1000萬元支持創業人才(團隊)
去年,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升級人才引進政策,對于新引進人才的個人生活補貼每月提至最高1萬元,用人單位科研經費補貼最高由100萬元提高至600萬元,給予高層次創業人才或創業團隊的創業啟動資金由最高300萬元提高至1000萬元。
五蓮縣:為五蓮籍在外人才設立“綠色通道”
今年,五蓮縣提出“五蓮籍”在外人才回五蓮的工作方案,籍貫或出生地是五蓮的外地機關事業單位在編人員,符合條件的都可以申請回五蓮工作。
為此,五蓮縣編辦專門設立了“綠色通道”,對咨詢此項業務的人員實行“一次性告知”。為了讓回到五蓮工作的人員盡快熟悉工作,該縣還按照“編制有空缺可對口安置,如對口單位已滿編或超編,按照相近原則進行安置。對于引進回來的研究生學歷人才,優先安置在重點部門、重點領域,發揮人才最大化效益。
此外,除了區縣引才政策的升級之外,多元化引才模式的應用也提升了各地引才效率,濱州陽信縣自去年以來先后兩次舉辦國家“*”專家服務陽信行活動,圍繞新型化工、綠色肉牛等多個600億級產業集群發力,把人才“請進來”直接對話,更顯誠意。